由日本日工株式會社于2001年投資成立的獨資企業。2004年建成日工上海嘉定工廠,2005年正式投產,生產瀝青混凝土拌和設備和水泥雙臥軸攪拌器。 上海嘉定工廠按照日工本部設計標準建成,占地3萬平方米。生產工藝也嚴格按照日工本部加工要求進行,保持中國制造的水準。
該企業的ERP系統于2008年起已經使用K/3 WISE多年,但應用效果反應一般,系統的使用集中于財務部門。
基于原ERP未達到管理的要求,企業二次啟動ERP以達成如下目標:
?業務財務一體化,集公司往來、成本核算于一體,相互關聯,流程驅動
?三大訂單體系的建立,生產系統的應用,明細維度統計至車間工作站
?在生產過程的管理模式下,核算實際生產/訂單成本,為利潤分析打好基礎
上海日工屬筑路機械行業,主要生產瀝青伴和設備,產品具有體積龐大、產品結構復雜、生產與安裝周期較長的特點。
項目主要難點:
來自PLM系統的大量的BOM數據及時進入ERP系統,才能實現生產系統的上線;
產品設計頻繁變更
精細化成本核算要依托于準確的業務數據支撐
解決方案
1)BOM數據及時進入ERP系統,是生產系統成功應用的關鍵。
前次實施,生產系統未能正常使用,主要原因在于龐大的BOM數據無法及時地在ERP系統中維護。
BOM特性:近年來該行業的產品呈現出客戶化個性化定制態勢,客戶化產品之BOM不斷變化,產品交付客戶之日才是產品設計標準確定之時。
該行業每一產品相當于為客戶建造一個工廠,產品結構復雜,用料繁多,去除低價值的物料,每個成品也要由幾千個子件構成。此外還有一個難點,該司產品設計系統的數據來自日本總公司,所以的技術資料的言語都采用日文。
對策:簡化BOM與工藝路線,批量導入新物料、BOM,以提升操作效率
K/3系統的物料、BOM與PLM系統對接,PLM數據引到EXCEL文件,整理后通過PDM導入K/3,有圖號的物料資料直接以圖號做為物料編碼,物料名稱以日文形式導入,僅通用的外購物料與K/3的物料編碼匹配。因企業產品結構復雜,為簡化生產出入庫操作,對于鋼結構散件這一層級的物料定義為虛擬件,前期不在系統中進行生產指令下達及出入庫操作。
工藝路線只定義到到關鍵工序,以減少生產一線人員的操作難度與工作量,又基本可以滿足管理層查詢關鍵節點的生產進度的要求。
2)設計圖紙頻繁變更之對策
通過生產任務改制功能應對設計圖紙頻變造成的物料編號變更的現狀。在設計未封版前,車間是按類似產品先行生產,設計圖紙確定后,通常會改變原物料號,前期生產已發生的生產領料、工序匯報要繼續能夠使用。盡管K/3系統不支持已經做過工序匯報的任務單改制,為適應該客戶的實際情況,采取變通使用系統的功能,操作者認可該操作模式。
項目成果
通過本次實施幫助企業搭建了一套財務業務實時聯動的企業管理數字化系統。
?基礎數據質量大大提升,達到準確、完備的程度
對原物料及供應商中重復的部分花大力進行了整理,數據的清潔度大大提升;
BOM數據最初上線時僅包含關鍵物料,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后,為方便生產、現場發料,BOM數據更新為維護所有子件物料,為生產系統的深入使用提供了數據基礎。
?業務與生產系統深入使用后,企業經營的全過程數據更快捷地服務于管理層
采購、委外、生產、銷售、售后各環節的業務數據盡在系統中,管理者關注的信息都可以在系統中提取、追溯或再深入加工,給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
?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幫助企業核算出單張訂單、單套設備的實際成本
針對行業和企業經營的特點與需求,確定采用的分批法核算方式,實現了每單、每套設備的實際成本計算。
完整的生產與業務數據為計算產品成本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該企業核算顆粒度具細的要求也能從容完成。成本項目細分為9個,原手工核算耗用大量的人力與工時。使用用系統后,關賬后半個工作日內就可以完成成本核算與記賬工作,極大地提高了效率。為成本、利潤分析提供了精準的數據。
行業類型:瀝青拌和設備企業解決方案
行業名稱:日工(上海)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業主單位:日工(上海)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實施單位:森輝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項目負責:唐語
實施時間:2019.05
完成時間:2020.03